兩岸婚姻,是指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,來自不同地區的男女因情感結合而締結婚姻關係。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,無論是旅遊、工作、求學、社群平台、婚戀網站等,讓越來越多的台灣人有機會接觸並認識來自大陸的異性,進而發展成戀愛甚至婚姻。這類婚姻既融合兩地文化,又面對政策、制度上的差異,因此值得我們更深入了解。
根據內政部統計,台灣每年約有數千對與外籍配偶結婚者,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配偶數量長年居高不下。自 1987 年兩岸開放探親後,大量台商赴陸投資、工作,也促成了不少兩岸聯姻。到了近年,兩岸年輕族群透過網路平台、社群媒體、交友網站等方式相識,更是讓兩岸婚姻走向多元化與年輕化。
然而,雖然愛情可以無國界,但婚姻畢竟要面對現實的制度差異與生活挑戰。兩岸的婚姻制度、居留政策、子女教育與家庭觀念都有明顯不同,需要夫妻雙方共同磨合與努力。
文化相近,語言溝通無礙
相比與其他國家通婚,大陸與台灣在語言、文化上仍有許多共通點,彼此溝通障礙較小,容易產生情感共鳴。
生活價值觀接近
雖然成長環境不同,但兩岸人民對於家庭、婚姻、長輩的尊重等觀念多有共識。
經濟與家庭互補
台灣與大陸各有優勢,不少兩岸夫妻透過結婚在彼此生活圈找到更好的發展與支援,無論是創業、工作或是育兒。
身份與居留政策繁複
雖然大陸配偶可申請來台定居,但需經過繁瑣的審查程序,包含結婚證明、公證書、無犯罪紀錄、體檢報告等。
等待期與身分取得不易
一般大陸配偶來台需先取得居留,滿一定年限後才能申請定居與國籍,整體等候時間可能長達六年甚至更久。
社會觀感與偏見
有部分社會仍存有對陸配的刻板印象,容易導致大陸配偶在台生活初期面臨適應壓力與情感落差。
家庭背景差異
雖語言相通,但實際生活中仍會因家庭教育、生活習慣、財務觀念等出現差異,容易產生摩擦。
若台灣男生(或女生)欲與大陸籍對象結婚並帶回台灣定居,大致須經歷以下流程:
先透過交往了解彼此,進而談論未來婚姻與定居方向。雙方須有結婚意願並具備合法結婚年齡與條件。
可選擇到女方戶籍所在地的民政局辦理結婚登記。台灣方需備妥單身證明(經公證與驗證)、台胞證、身分證影本等,大陸方則準備身分證與戶口本。
結婚後應回台至戶政事務所辦理結婚登記,並可同時辦理大陸配偶的居留(依親居留)。需附上大陸發的結婚證書、配偶的證件、公證書等文件。
大陸配偶須先以居留身分在台合法居住多年,符合資格者才能申請定居。通常依照規定需要3年到6年,期間每年需續辦居留證。
定居滿一定年限後可選擇歸化為台灣國籍,或申請永久居留。期間可依法享有健保、就業、教育等基本權利。
通常無法立即定居。剛結婚後需先申請短期探親或居留,通過審查才可長期在台生活。
若小孩在台出生且父親或母親具中華民國國籍,子女可取得戶籍,享有一般台灣國民待遇,可正常入學與就醫。
建議婚前深入了解對方家庭背景與價值觀,婚後應互相包容、坦誠溝通,避免過度干涉與比較。
依規定,取得居留或定居後,陸配可依法申請工作許可,並從事正當職業,但仍需符合就業服務法相關規定。
隨著兩岸社會越趨開放與現代化,年輕一代對跨地域婚姻接受度提高,再加上科技讓距離不再是障礙,未來兩岸婚姻將更加多樣與自由。政府也應持續優化相關政策,協助兩岸配偶融入社會、保護其基本權益,營造更包容的環境。
兩岸婚姻不僅是兩個人、兩個家庭的結合,更是兩種文化與制度的交融。走入婚姻後,所面對的不僅僅是甜蜜,還有現實的制度與生活挑戰。唯有抱持互信、理解與堅定的情感,才能攜手共度人生的每個階段。對許多台灣人來說,大陸配偶不只是愛人,更是人生中重要的伴侶與夥伴。